2022年11月13日,按照学校要求,开放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多媒体观看了“贵州教育大讲堂”第20期《语言文字之美》。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本期“贵州教育大讲堂”从语言文字的音律之美、形象之美、思辨之美和情感之美4大篇章带大家一起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字的深邃、美妙和神奇。
《秦风·蒹葭》和《秦风·无衣》带我们领略中国几千年的美妙语言文字。“蒹葭”表达了一个人对理想执着不懈的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主人公写下这首诗那细腻、忧伤不满的情怀。“无衣”让我们感受到雄壮整齐美感和那为家国涌上心头的英雄主义气概,让人心神向往。两首诗都有着共同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给人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音韵之美。
中国语言之美,是用语言塑造的形象之美,是让你在大脑中呈现画面、感受形象,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时会让人在脑海中想到一种直冲云霄、落下九天的画面,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给我们带来了“语言文字”中那种独一无二的形象美感。
思辨的语言让文学作品和古诗词表现出了一种深邃高远的审美境界,给人带来理性的光辉和前行的力量,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这些古诗词又为何会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启人思考、给人收获,我们每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和古诗词,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这正是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思辨之美。
《谁是最可爱的人》《满江红》这两篇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有着气势磅礴、不畏生死、不畏险阻、一路向前冲的无畏精神,这也蕴含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表意型文字,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一笔一划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方块字,中国人以独特的方式抒情言志,或忧国忧民、或思乡怀亲、或悲秋伤春、或离愁别绪,四个篇章讲述的语言文字之美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语言文字永葆青春的缘由,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继承这千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汉语言文字。
供图:开放教育学院师生
供稿:陈益松
一审:蔡成程
二审:谭永凤
三审:戴鸣娟